close



最近在讀一本書,書名叫《莫斯科落日》,書的作者是一名留蘇女博士。當時正在莫斯科讀書的她親眼見證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戈爾巴喬夫任蘇共總書記後進行政治改革,倡導「多元性」和「開放性」,直到民運人士葉利欽上台,蘇共解散,60年的紅色帝國解體這樣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此書成書時間為1995年,對這段歷史可謂是近距離觀察,在當時形勢混沌不明的情況下,作者只是在紀實,並沒有更多的表達立場的評論,這對於後人客觀認識這段歷史 ,好處多多。

關於蘇聯解體的原因,研究已經很多了,經濟原因、政治原因、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和對外政策方面的原因等等,一般認為經濟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科技、工業畸形發展, 人民生活提高較慢,糧食長期供應不足,依賴進口,而進口的外匯主要依賴於石油的輸出。

同時,外部原因也不可忽視。長期西方勢力的滲透,使掌控國家機器的精英階層與普通民眾之間發生了巨大思想分歧。1991年5月美國機構在蘇聯的歐洲部分進行的一次民意測驗表明,普通民眾有70%贊成各種形式的社會主義包括瑞典的社會主義,但當時的蘇共上層精英,卻有76.7%贊成資本主義。

當民運人士葉利欽獲得政權遇到政治經濟危機時,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不失時機地給與道義和經濟的援助,使他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沒有這些國家的支持,葉利欽是不會最終取得勝利的。

不過,葉利欽絕沒有想到,他的最終勝利卻孕育了他最大失敗。他毀壞了那個紅色大廈,卻沒有能力建起一個新的大廈。他強行推行私有化,把蘇聯國有企業分為有價債券分發給蘇聯人民,但當時的通貨膨脹率達每年3、4位數,分得的這些有價證券很快就變成了廢紙,盧布嚴重貶值,從原來的約0.65盧布兌1美元貶值到5000-6000盧布兌1美元,許多人轉眼就失去了原有的福利和工作,變成赤貧,連戈爾巴喬夫享有的總統最高退休金也僅僅有4000盧布,他拍廣告片,到世界各地演講,不然他就要喝西北風了,普通民衆度日的艱難,就可想而知了。

一個曾經在1980年還達美國國力百分之六十的超級大國悄然消失了,變成了不折不扣的二流國家,他的國民生產總值一度甚至落後於廣東一個省的國民生產總值,這是何等觸目驚心。

曾經長期與蘇聯進行冷戰、進行軍備競賽的美國和西方陣營笑了,堡壘從內部攻破了,顏色革命成功了。但深深陷入痛苦的是普通民眾。前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在他的《大國悲劇:蘇聯解體的前因後果》一書中沉痛地寫道:人們終於明白,原來第一撥「 民主派」 是厚顏無恥地欺騙了他們。那些傢夥曾許諾很快就會過上天堂般的日子,而這些玫瑰色的甜言蜜語現已猶如朝霧般消散。

直到2000年普京上台後,俄國國勢才漸漸恢複,老百姓的日子才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但普京的鐵腕風格,又讓某些人極不適應,西方主流輿論和俄國的親西方自由派都驚呼「普京正帶領俄國重走專制之路」,但普京在國內的支持率卻居高不下。要葉利欽還是要普京,百姓心中還是有數的。

回過頭來看二十年前的六四事件,其實本質上和蘇聯解體一樣,也屬於西方推行的顏色革命的一部分。學生對政府不滿,高呼反腐敗反官倒的口號走上街頭,本來是很正當的愛國行為。但事情逐漸演變成明的暗的外部勢力大力介入出錢出力給予支持的時候,當代表美國價值觀的自由女神像高高豎立在天安門廣場的時候,當BBC、VOA整天喋喋不休煽風點火的時候。就註定了這不是一場普普通通的民意宣洩了。

我有時想,如果1989年那次顔色革命真的成功了,會是什麽樣呢?也許會真的爆發內戰?也許國家會分崩離析?也許自由女神像真的成爲新社會的圖騰?也許投票選擧和政黨惡鬥真的成爲身邊的常態?但這些也許之外,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中國的重新崛起之路會被徹底斷送,以中國的經濟基礎和民衆素養,中國動亂的結果比前蘇聯肯定會更慘,中國人會重新陷入百年沉淪之中。

變了顔色的中國將和解了體的蘇聯一樣,在西方國家眼裏永遠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北約東擴欺負到俄羅斯的家門口了,封鎖中國三個島鏈將永遠把中國捆得牢牢的。

誠然,中國的社會至今還充斥著諸多不公不義之事,貪汙腐敗、貧富懸殊,權力缺乏制衡,正義得不到伸張。但這些,靠六四那樣的激進革命之路改變,將讓社會付出不可承受的代價。

昨天傳來消息,網友關心的「鄧玉嬌案」已偵查終結,公安機關認為鄧玉嬌致人死傷的行為屬於「防衛過當」。 這件事又一次説明,當民意在社會中逐漸成爲不可忽視的力量時,就能改變我們這個社會,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但這又是唯一可行之路。

2006年,戈爾巴喬夫對當年自己草率的推動民主化運動表示了深深的後悔,他說:「我給中國朋友的忠告是: 不要搞什麼民主化,那樣不會有好結果! 千萬不要讓局勢混亂,穩定是第一位的。」還說:「我們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 使蘇聯社會大開放。在殘酷的國際競爭下, 國內工業受到了致命打擊。極少數人一夜暴富, 斂財數額之巨僅次於美國的大亨,而赤貧的人數卻遠遠超過了蘇聯時期。在這個方面,中國處理得很好。」就是這個戈爾巴喬夫,至今得不到多數俄羅斯國民的諒解,人們把他當成國家災難的罪魁禍首,他曾經被憤怒的選民重重地扇過一記耳光,也曾被人兜頭蓋腦潑過一臉水。

我20年前也曾熱血沸騰,但今天換個角度回顧六四的時候,雖然對當年的死難者仍然表示深深的同情和哀悼,雖然仍把當年的流血事件看成是一場沉痛的民族災難。但看到前蘇聯的前車之鑒,我對盲目草率的讓中國走西化之路的做法,仍然很難贊同。


(●作者北方人,家住北京,教職。本文為NOWnews.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北方人特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海芙蓉 的頭像
    海芙蓉

    海芙蓉的部落格

    海芙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